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與科懋生技於今(6)日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共同舉辦「第三屆乙型轉化生長因子(TGF-β)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年的五場專題演講再度邀請國際級專家主講,聚焦探討TGF-β在癌症和其他疾病的作用機制、 mRNA藥物技術、以及新藥開發在臨床癌症治療的突破。
今年研討會備受各界矚目,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特別蒞臨致詞,受邀發表專題演講的國外專家,包括瑞典分子生物學學者暨諾貝爾基金會主席Carl-Henrik Heldin、瑞典醫學生化及微生物學學者Paraskevi Heldin及美國聖路易大學教授黃榮三;國內專家包含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以及臺大醫院癌醫分院院長楊志新等人。
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指出,本屆研討會特別邀請諾貝爾基金會主席來臺,期待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成為未來臺灣與諾貝爾基金會交流合作的橋梁,讓國外專家學者看見我國生技醫療發展的優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將持續以合作研發、策略聯盟等方式,加速新創公司及生技企業新藥研發腳步,促使國內新藥開發路途更為順遂。目前園區進駐47家廠商已接近滿租,科懋生技子公司科進製藥為2019年進駐,致力於TGF-β新藥研發及罕病分子流病精準醫學與新穎醫療研究。
本次主辦單位科懋生技董事長陳澤民表示,乙型轉化生長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簡稱TGF-β)為多功能細胞激素,在人體內參與細胞生長、分化、胚胎發育、傷口癒合、細胞凋亡、血管新生、免疫調控等生理過程與許多疾病的機轉,在自體免疫疾病發炎、組織纖維化、血管硬化及神經退化疾病、傷口癒合、粥狀動脈硬化、癌症的發生與轉移、糖尿病併發症、阿茲海默症造成的神經損傷等疾病,都可以發現異常的TGF-β訊息傳導,目前已經是新藥開發的重要標的,並在國際上展開研究。
論壇焦點I:談乙型轉化生長因子(TGF-β)
TGF-β訊息傳導路徑相當複雜,不同的傳導路徑的作用是TGF-β對癌細胞扮演抑制或促進惡化的關鍵,研究人員致力利用TGF-β的特性和疾病成因,精準調控TGF-β的訊息傳導路徑,以研發更有效並能減低副作用的治療藥物。
瑞典知名分子生物學學者Carl-Henrik Heldin此次演說將帶來研究團隊在上述機制的發現以及最新的進展,特別在癌症治療藥物靶點的開發,以精準抑制促使上皮細胞間質化造成腫瘤轉移的TGFβ訊息傳導路徑。
美國聖路易大學名譽教授黃榮三則介紹由他的實驗室所發現的TGF-β第五型受體(TβR-V) 及其所傳遞的訊息傳導路徑,在細胞膜上負責傳遞TGF-β抑制癌症的生長抑制訊息,並且是細胞癌化的重要生物標記。當失去TβR-V時會導致細胞呈現如惡性腫瘤生長失控的特性。回復細胞失去的TβR-V表現則可反轉回復其上皮細胞的特性。另外黃教授亦發現許多小分子化合物,可調控細胞膜上的TGF-β受體分布,藉由此特性調整TGF-β的訊息傳導,達到促進或抑制TGF-β的功能,具有開發為藥物的潛力。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醫學生化及微生物學名譽教授Paraskevi Heldin則分享在癌症和傳染病中,與TGFβ共同作用的透明質酸CD-44訊息傳導路徑,以登革熱為例,TGF-β與病毒NS1蛋白協同促進血液中的促發炎透明質酸增加,是身體對病毒感染發出的警訊; 在腫瘤組織中,透明質酸CD-44訊息傳導路徑會使TGF-β 造成的上皮細胞間質化,腫瘤轉移特性更加嚴重。研究團隊試圖以不同的方式,抑制透明質酸CD-44的訊息傳導路徑,開發新藥成分。
論壇焦點II:mRNA技術在登革熱等傳染性疾病的應用、肺癌標靶治療的臨床應用
COVID-19疫情使得mRNA技術廣受全球關注,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在會中介紹mRNA技術在登革熱等傳染性疾病的應用。登革熱每年在全球超過4億人感染,造成將近50萬登革出血熱案例,至今仍未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其中最大的困難在於,當二次感染不同型別的登革熱病毒時,有些不具中和力的抗體反而增加病毒的感染與複製 (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而造成嚴重登革症狀,吳漢忠主任將介紹研發團隊如何找出並替換造成ADE 現象的的胺基酸位點,並結合合成mRNA及脂質奈米粒子(LNP)技術,製備登革病毒第二型實驗疫苗。在動物試驗結果顯示能誘發高度的病毒中和能力,並降低ADE現象,是登革熱防疫研發的一大突破。
臺大癌醫中心院長楊志新院長在研討會帶來了以開發完成的新治療技術在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治療的實況,包括多種基因突變之生物標記監測,標靶藥物之配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療法,見證轉譯醫學在癌症治療研究上的進展,也呼應轉譯醫學研究所帶來的成果及展望。
本屆研討會從轉譯醫學的角度出發,除了探討TGF-β與疾病治療相關的生物醫學作用機制外,也同時探討新的mRNA藥物技術,及肺癌治療的臨床應用,讓基礎醫學和藥物開發以及臨床上重量級專家間有宏觀的跨領域交流探討,進行實驗桌到病床(bench-to-bedside) 的對話。
新聞聯絡人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 孫亦俊
7750-5574 ericsun@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