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個跨部會機關組成的生技研究園區今(15)日正式開幕!總統蔡英文與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以及近500位產官學研貴賓皆出席開幕典禮。廖俊智表示,未來中研院將在園區內以領先國際的生命科學研究,專注轉譯研發、技術平台服務,以及將尖端的研究成果技術移轉予新創公司。將本院的豐沛研究能量,化為國家進步的重要動力。
開幕前廖俊智院長陪同蔡總統視察園區,蔡總統先於合署辦公室簽名留念,並說「這應該是全臺灣工作場所最好的公務機關」。接續參觀園區核心設施,臺灣第一台國產自製微型電腦斷層掃描儀,以及臺灣解析度最高的小動物活體斷層掃描儀。行至屋頂戶外鳥瞰區,聽取生態滯洪池簡報時,蔡總統也特別注意到遠方有白鷺鷥飛過。最後則至全臺獨一無二、可存放240萬個DNA檢體的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參觀。
蔡總統致詞時表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肩負推動臺灣生技產業發展政策的重責大任。目標為促成生技新藥、新試劑、新疫苗的研發,為國家新一代之研究型園區。未來將與新竹生醫園區串聯,建構完整的國家級生技產業廊鏈。她更期許園區未來能帶動全國生技產業群聚發展、提高就業機會,共同發展成為另一兆元產業。
除感謝各部會、地方政府與眾多關心生態、環保等地方人士給予支持與竭力配合外,蔡總統也肯定廖院長、李遠哲前院長,以及翁啟惠前院長在興建過程中的努力協調,並提及陳建仁副總統在擔任中研院副院長任內亦是園區開發的重要推手。
廖院長表示,中研院自99年起,承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開發計畫,一路走來,感謝各界人士的關心以及工程團隊在興建過程中的努力付出。在營運規劃方面,廖院長強調,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已成立聯合會,由跨部會機關共同管理,其下設置了營運中心及創服育成中心,未來將分別就新藥探索與新創扶植二面向共同往前邁進。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係以研發和知識創新為主軸,以轉譯、創新、育成、國合、永續為五大願景。整合中研院、多所大學、醫學中心研究資源並擴大群聚效應,打造媲美國際的生技園區(例如波士頓、舊金山、聖地牙哥)之發展模式,建立產學合作與資源共享之生技聚落,加速國內新藥研發腳步,且使得周邊產業供應鏈(如高分子材料、醫療器材、檢驗測試分析、分析儀器及臨床與醫療相關產品等)同步受益,得以扭轉突破現今臺灣生技產業瓶頸,進而邁向更國際化的醫藥研發之路。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營運中心副執行長周玉山表示,「最小開發、維護最大生態」是腹地25公頃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開發目標,規劃原則為量體減少、綠地保留、濕地復育、綠廊復育、蓄洪增加、社區友善。全區僅約28%規劃為建築大樓和研究空間,其餘72%腹地為生態保留區和人工溼地復育區,以持續維護原有生態系的完整。此外,園區為臺灣第一個由跨部會機構組成的生技產業推動研發園區,結合深耕於轉譯醫學研究的中研院、衍生加值醫藥研發及商品化服務的經濟部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支援醫藥及醫療器材前臨床測試的科技部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加強法規諮詢輔導與生技開發整合的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園區開發計畫於96年12月4日時由總統府轉行政院同意辦理,後續進行國防部搬遷釋地、都市計畫變更、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水土保持計畫及臺北市政府開發許可及都市設計審議。於103年5月、11月分別取得雜項執照及建造執照後,開始進行工程統包工程施工,共興建7棟建築大樓,分階段於106年10月、107年2月取得全部使用執照,所有硬體工程並於107年6月30日全部完成。